闲事与雅器

陶艺家·丁敏 专访

陶艺家们在他们制造的小国度里,如何与自然共处,又如何克服自然给予他们的难题。他们与脚下泥土微妙而亲密的关系,化为了无以名状的元素,渗透在器物之中,而这些元素是如此的迷人。比起陶艺本身,创作背后的故事更令人感到好奇。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丁敏与「紫色的花火」作品

"当打破功用的局限时,器还是器、器亦非器,是器皿也是雕塑、是传统也是个性表达。"

——丁敏



初识丁敏,是在官舍的玖月市集上,身材修长,看起来像是个英气十足的北方姑娘,一开口则是软软糯糯的江南口音,为人谦逊,带着一丝的内敛,对陶与瓷的深度见解,让人瞬间印象深刻。

丁敏的外表和性格都有着刚柔并济的特质,她的细腻,让她始终不断在觉察自己的反应,从中学习提取到给自己向前的力量;她的果敢,是坚持十五年的陶艺创作,不间断地去经历,去接触,去真诚对待。


顺应自然,收集自然


观念型创作时,工艺技术上需要不断的实验,在火舌吞吐过后,成品不一定陶艺家们所想,有时会被摧毁,有时则带来惊喜此时陶艺家抱着谦卑之心、抱着对美向往,与大自然结伴,一把泥土,经过水的冲调,手的揉捏,火的煅烧,时间的打磨,把抽象化为形体,最终以细腻温润的姿态呈现,成为美的陶艺作品。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紫色的花火」系列作品


陶瓷,经历72道工序的层层叠加考验,它都心平静气地一并接纳,并把这些历程固定为一种永恒的美——是不浮不躁的内敛,是不争不抢的自信,更是不悲不喜的沉静。


这似乎与生活的本相是相似的,我们无法选择生活给予我们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坦然面对一切,在磨砺中成长。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从本质上讲不仅只是对自然的再现和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丁敏以她的细腻,将自身对自然的感知、感动、感悟,用热爱的陶艺方式记录下来。在她的手作陶瓷作品中演绎器物的美轮美奂之余,更多让人感受到的,是源自作品的「力量」,是一种让人渴望去探寻和了解且能充盈内心回归本我的力量。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星球」系列——此系列使用英国产陶土


“个人化的作品其实更希望关注陶瓷本身的艺术语言,希望有机会探索超越以实用器皿以及强调工艺之外的陶艺的意义和价值,将陶艺从传统工艺范畴带入纯艺术的范畴,返璞归真,即兴发挥,反应自我直觉,意识的延展,个人的成长及表达等。” ——丁敏

「紫色的花火」系列

作品主要表达关于生命自然生长所呈现的美,灵感来源于花绽放的姿态。将花朵顺应时序、优美而充满扩张与弹性的状态,做了创造性的融合、转化与表达。使陶瓷黏土成为情感投射、艺术表达的语言构造的载体:愿我们与自然一起进化演变,创造出自己喜爱的生命节奏,和生活姿态。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星辰」系列

记录瞬间永恒的体验,呈现宇宙星辰的浩瀚景象,陶器成形于混沌,金色的星光融于釉色。星辰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在某些时刻驱散迷惘,引领照亮前行的方向。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无意识设计


“为生活而设计,不刻意不彰显,一切都是刚刚好。”——深泽直人

「无意识设计」,也可以叫做“直觉设计”,讲究将无意识的行为转化为可见之物。关注细节,关注感情,因而才会把我们生活中无意识的细节转化为产品设计,也正因如此,才会成就伟大的产品,打动用户的心。


「汀堂」之于丁敏,如她所说,是“希望通过器物与人的连接,传递美、传递生活丰富的质感。它会更多关注实用、是否提升生活美好的体验感等方向。”

器以载道,在观赏感知历代留存的经典艺术品时,那些伟大的作品能穿越时空让我们震撼与感动,也是因为创作者的精神力量的引领,因而激发丁敏去创作适合生活居住、更实实在在的伴手礼。

在日常使用的器物当中,顺应使用习惯本身,提炼有生命力的内在,将无意识的状态下,无形的规则延续下来,化繁为简,造就器物本身的生命力。正如作品「光环杯」,造型上如同常见的纸杯,是大量使用的器物,但它承载着功用的生命力,将这种传统的形式保留下来,再创作,在口沿微楞处用24k金粉描绘,分两次烧制,形成一道光环,寓意在心底点亮自我的潜能,如日月星辰之光。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汀堂」光环杯

丁敏研究中国传统经典的器型,将其提炼,结合现代的使用习惯再创造。在材质上,采用1330度高温烧制的硬质瓷,瓷体密度强度更高,釉面更耐磨损;同时对明永乐甜白釉的继承与改良,更添一层如晨光般熹微的光泽。在器型及工艺上,丁敏希望能够做到传统当代化、本土全球化。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汀堂」梨形壶茶器套装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汀堂」葫芦分酒器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汀堂」蜂巢茶酒公道杯、玉兰杯


陶艺之路的生生不息

与陶艺的结缘,始于大学时期,在大学丁敏主攻并养成陶艺技术。毕业后旅行,她在陕西博物馆,见到了一只宋代耀州窑包银边的葵口花碗,历经千年的器物闪耀着动人的光芒,那种美让她心头一震,让她真正爱上陶瓷,也点燃了她走上陶艺之路的热情和勇气。

陶艺访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索性,她跑到了景德镇,创建了自己的陶瓷工作室,整日泡在了以陶瓷为介质的世界里。

“在景德镇的那些日日夜夜,激情与灵感的碰撞,一件件小作的出炉,让我在这个过程中体悟了更深的意义,是陶艺与生活,乃至生命理想的一种表达,一种有力量的美。”——丁敏

后在游历国内各大名窑之后,她又同伙伴们一起游学于日本各陶瓷产地,体验各个窑口的风貌与生命力,及时代演变,扩充视野,吸取地域能量,打破地域性偏见,看见业内的同于不同。

在景德镇创作作品4年之后,她来到北京,为培德国际学校创建陶艺工作室并搭建陶艺课程体系并驻校师训,亲子陶艺教学并作品创作。

后续因陶艺教学期间的机缘,为大英博物馆设计陶艺文创方案被入选,并随即去东京游学学习,而因此发展了汀堂生活美学器物。

陶艺十五年,也是异乡生活工作十五年,给了丁敏向内观照的可能,在做陶过程中与自然节律相观照,形成自己的圆融的小生态。

丁敏希望她的作品,在时间的不断回流中,洞察并凝聚美的恒久之处。


(内容来源:乐共生活)